欢迎光临大学生就业网官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公开

印象中的陆大姐
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人气: 来源:

     本网讯(王峰 吴炳生)在我的人生旅途中,遇到过无数的人,然而,那位千秋乡的农业助理陆大姐,却如同一抹亮丽的色彩,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。

陆大姐,本名陆颖,八十年代初她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,农学系,农学专业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级农艺师。虽然她的名字或许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,但在我们千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她早已成为农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农民朋友们都亲切地叫她陆大姐。

 

      在工作上,陆大姐展现出一种大大咧咧、不拘小节的风格。她善于抓住关键,以果断的决策和勇敢的行动推动事情的发展。面对复杂的农业问题,她总能迅速理清思路,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她的雷厉风行,为农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     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,陆大姐总是带着一抹温暖的微笑。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,温暖而明媚,仿佛具有一种魔力,能够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。无论是清晨在田间劳作的农民,还是午后前来请教问题的种田大户,她都一一解答,从不嫌烦,热心周到地讲解。她家门头上特别制作了一块广告牌,上面写着“农艺师陆颖常年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”。有农户上门请教农作物病虫草害时,如果口述不清楚,她便立即骑摩托车跟随去田间地头实地检查考察,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,对症下药。

      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,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全国普遍发生,我们这里也不例外。千秋乡有好几个农户在方强农场承包了二万多亩水稻,当时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,田间的稻苗日渐稀少,心叶呈条纹状卷曲枯萎,很多种植大户们心急如焚,不知所措。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千秋农科站的农业技术员陆颖,立刻请求陆技术员实地进行技术指导。她二话没说,立刻跟随种田大户们亲自到田间现场查看,针对实际情况,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,对症下药。三天两遍药,十天后,水稻逐步有了恢复生机的迹象,许多稻苗重新开始长出分蘖。通过一个阶段的田间精心肥水管理,外用叶面喷施营养元素,三管齐下,一个月后,时令立秋季节,水稻生长达到旺期,基本合行,最终亩产稻谷600多公斤。而没有及时防治的大户,亩产只有百十斤。

      她为全乡广大种植户全心全意服务,这样的例子在几十年中不胜枚举。在她的指导下,全乡的稻、麦、棉、玉米、大蒜、油菜等农作物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,为农业、农村、农民作出了较大贡献。特别是九十年代前,广播通响率达90%以上时,广播讲座家喻户晓,她天天上广播宣传农业技术,告诉农户什么时候防病治虫,什么时候追施肥料,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系列化服务。农民朋友亲切地称陆大姐是庄户人家的贴心人,随喊随到,有问必答。退休后,还有许多农户打电话咨询,她不厌其烦地回答各项问题。

      曾记得在九十年代初,由于春季倒春寒现象严重,加之春季气候因素的影响,全乡几万亩大蒜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和病虫害侵袭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害,大家都忧心忡忡。然而,陆大姐却毫不慌乱。她迅速赶到现场,仔细查看病虫害情况,结合自己多年的职业经验,果断制定了防治方案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亲自指导大家配药、喷洒,每天都忙碌在田间地头。在她的精心呵护下,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,大蒜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。当大家向她表示感谢时,她只是淡淡一笑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,看到庄稼长得好,我心里就踏实,更是拿共产党薪酬应尽的本分。”

      陆大姐年轻时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,将满腔热血洒在千秋这片热土上。为了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,她毅然前往寿光学习,一待就是半年。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大棚生产的每一个技术环节,还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千秋,九五年千秋乡23个大队,发展了1千多座大棚蔬菜,她是唯一的技术骨干。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为千秋乡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。

      在苏北灌溉总渠抗洪抢险以及本乡的沿黄海大堤抢险中,她更是冒着倾盆大雨,带领几百名民兵冲向抗洪一线。她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千秋乡的每一个角落,成为大家心中的楷模。她自信地说:“谁说女子不如男。”

      退休后的陆大姐,连续做义工志愿者长达九年,走遍全县好多镇居,长年活跃在公益活动第一线。走进康乐村(麻风村),为麻风病人包粽子,传递温暖;走进养老院,与孤寡老人亲切话家常、细心整理内务,全县有好几家养老院都留下了她的足迹。在净海行动中,她奔赴滩涂捡垃圾,守护美丽家园;关爱儿童时,她更是身先士卒,走在最前列。她的付出得到了认可,两次被县科协评为先进个人,还多次被义工之家评为先进个人。即便退休后,她仍不忘初心,连续多年被老干部支部评为优秀党员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的真谛,成为众人敬仰的楷模。原在千秋工作的袁乡长是这样赞扬她的:“当年力撑农民种碧玉,今日仍为父老献余力。”

      陆大姐就是这样一个人,她大方真诚、爽朗干练、热情善良。她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,为农业事业默默奉献几十载;用她的爱心和善良温暖孤寡老人。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农业专家,更是一位服务社会的热心人,她的优秀品德,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