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科学学院:筑堡垒、显担当
发布时间:2023-12-07 人气: 来源:
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指挥部署,快速行动,55名教师先后进校,与包联的启智园2号楼全体学生和学院所有师生同心协力、共筑堡垒。
冲锋在前,科学应对,做好学生坚强后盾
学院第一时间建立师生健康台账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、服务准。11月5日起,55名进校教师迅速组建好教师志愿服务队、学生志愿服务队,学院根据疫情形势和每位老师的具体情况,按照楼长组、层长组、送餐组等不同岗位进行任务分工,明细岗位职责。每天晚上各组负责人都要抽时间总结一天工作,提出注意事项和高效工作方式,在非常时期科学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,高效服务师生,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政策和防护措施,每位教师都冲锋在前、迎难而上,不顾安危、忘我奉献,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。教师志愿服务队深入学生宿舍楼宇疫情防控第一线24小时值守,确保学生安全稳定有序。11月12日全体转运疏散,学院39名教师分编到22个组中带队跟车,稳定学生情绪,传递信心和决心。老师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利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病毒、有效防护,如何在感染后调整身心状态、积极治疗,极大缓解了学生的焦虑与恐慌情绪。在封控和转运两大防线上,学院致力于下好“先手棋”,分工合作、科学应对,做好学生坚强后盾。
精准服务,持续跟进,做好学生服务保障
调整优化包联楼宇的取餐、运餐、发餐、收垃圾等各个环节,分工明确,楼层接力,有条不紊保障学生的三餐供应。最大限度减少宿舍交叉感染,建立楼层内线上接龙反馈方式,满足学生去洗手间、打水需求。分时、错峰、有序组织核酸检测,定时、全面、及时消杀公共区域及重点区域。专人负责学生取药需求及物资统计。驻楼期间,教师志愿者不辞辛苦、任劳任怨,一天汗水浸透多次衣服,上下楼频率超过个人运动极限,他们中有年近花甲的教授,有带着药匆匆申请进校的“老病号”教授,有舍小家顾大家的两个孩子的妈妈,有高血压、慢性病的教师,有刚刚入职的新教师……他们的日夜坚守,只为全面做好学生服务保障。疏散期间,学院第一时间成立各个疏散点临时党支部13个,党小组14个,各支部师生党员点对点包联启智园2号楼全体转运学生。无论是作为疏散组组长、临时党支部书记还是疏散点点长,无论面对的是生科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,学院教师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,不顾昼夜工作的疲惫,及时了解学生诉求,及时反馈学生问题,及时安抚学生情绪,及时沟通协调各方,返校后,各组教师坚持无论身在何方,关心服务不断线,跟进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状况、转运情况和返乡情况,日日汇报反馈,直至所有学生安全返乡和返校。
师生同心,共克时艰,全力守护“家园”
学院始终坚持多渠道了解学生诉求,积极协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。学工队伍坚持覆盖每位学生与关注重点学生相结合、强调关心关爱与树牢规矩红线相结合、用好学生骨干与密切家校沟通相结合,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,解答学生疑惑,缓解焦虑、烦躁情绪,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心态,配合各项防疫管理政策。解除隔离返校后,面对服务“老”楼宇“新”学生,学院第一时间组建新的教师层长队伍和学生党员层长队伍,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架构,动态管理、及时调整的管理架构,确保每层有层长、每日人数清、沟通有渠道、反馈有速度。启智园2号楼学生党员、团学骨干、学生班委和普通同学,先后30余人参与层长工作。随着楼宇学生人员减少,及时调整每日消杀安排,分时间、分宿舍、循环轮换,全面及时消杀公共区域,随时消杀重点区域,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,人人都干消杀“活”。一个月以来,老师们的忘我守护让人难忘,学生们的勇敢懂事更让人动容,一句句“老师,您辛苦了”“老师,您也一定做好防护”“老师,我可以做志愿者”,还有值夜班时学生放在宿舍门口送给老师的零食、暖贴、被子……无数的瞬间令人泪目。师生同心,只为共尽全力,守护我们共同的家。
没有人会毫无畏惧,但总有人逆向而行。生命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在一起,不落一个人,用坚实行动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(供稿:生命科学学院;编辑:网络新闻编辑部)